今年6月份,讯得达国际书院与深圳实验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际教育基地,标志着双方长达十年的合作进入2.0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讯得达的高光时刻。办学十周年,从最初的一个国际班到规模恢弘的教育集团,合作学校从深圳的深圳实验、红岭中学、科学高中到省内名校广东实验中学、珠海一中,培养千名毕业生,斩获广东省美国名校录取率六连冠,新校区投入使用,学校影响力与日俱增,AP、A-Level课程双箭齐发,科创教育独领风骚…… 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正是在这顺风顺水、蒸蒸日上的时候,讯得达国际书院发布重磅消息:学校正式更名为“新哲书院”! “新哲”二字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寓意? 学校改名后将迎来哪些变化? 这些,不仅是学校师生、家长,也是关注讯得达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疑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书院,深度了解这所老牌国际学校的十年风雨路,探寻其成功的秘诀,更深度挖掘其初心使命,以及进入“新哲时代”后的梦想与担当。 愿为中国教育改革探路 十年前,书院的诞生就怀着为中国教育探路的使命,而这一切的背后要从书院创始人刘博士的故事谈起。 刘博士出身于教育世家,本身也是一位学霸。当年他从家乡的中学考上北大,后来又获得全额奖学金到美国伊利偌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这个专业在全美排名第五。 成为美国大学教授后,刘博士对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了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他亦因侄女侄子考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而声名鹊起,越来越多想出国留学的学生找他“点拨”。 那是十多年前,中国学生出国读本科刚刚流行,学生和家长都缺少经验。“很多学生到了高三才找到我,那时候已来不及做针对性的调整和规划。还有的根本不了解申请流程,让我随便编材料。这根本行不通!”刘博士提到。 随着与国内学生互动的增多,他还发现一个颇为普遍的现象: 虽然中国学生成绩都很好,标化考试也很出色,但对于考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毕业后做什么等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却颇感茫然。等他们到了大学,虽然功课依然很好,考试都是A,但一旦开始做科研,又没有同龄的美国孩子灵光。 这些问题,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相通,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国内基础教育的某些不足。 “我们的学校还是圈养得太厉害,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考试成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规划的能动性不足,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对社会的感知等,得不到充分发展。” 正是带着这样的反思,刘博士于2010年毅然回国创办讯得达,一方面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教育的变革探索新路。 万事开头难!虽然在育人理念上高度一致的深圳名校——深圳实验学校欣然答应和讯得达试点合作,但家长一开始对这种全新的探索信任度不高。 在他们看来,大学申请成败的关键,就在最后几个月的冲刺,考个好的托福、SAT分数,呈上一份漂亮的文书,便大功告成。 殊不知,国际教育并非捷径,更无法速成,同样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我跟家长讲,孩子能否被录取,三分之一看标化成绩,三分之一看特色活动,三分之一看平时表现。一开始他们都不理解,觉得只要标化成绩好就大功告成了。” 为了得到家长的理解,刘博士及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刘博士甚至向他们承诺:我们的办法一定能出好成绩,不然我就只能打包回美国! 刘博士的讯得达团队包括哈佛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等优秀师资,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在刘博士指导下,团队精心构建起完整而科学的课程体系,并终于在2013年一鸣惊人:第一届毕业生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布朗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录取。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也是讯得达国际书院成功的利器之一。刘博士在美国从教多年,很熟悉美国的教学体系。 创校伊始,书院就把普林斯顿附属学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菲利普斯安多佛学校等美国名校的课程引进来,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全面整合。 但课程的成功并非全面胜利!诚然,凭借前期独特的课程、优秀的师资和专业的教学,讯得达获得越来越多名校的青睐,合作项目遍地开花。 但仅仅当一个课程提供商和服务商,并不是书院的定位。随着合作学校越来越多,书院对品牌、文化以及育人模式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全人教育的理念应怎么体现?书院的核心理念和特色又在哪里?” 对于讯得达国际书院来说,好的教育不应有固定的目标,而应该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拥有不断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另一方面,书院注重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希望学生不仅能够、并且愿意和热衷于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成为优秀的未来世界公民。于是,经过团队不断讨论、总结和优化,“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成为学校的核心培养理念。 大约一年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学院的共同关怀(Making Caring Common)项目发布了一份名为“扭转形势”(Turning the Tide)的报告。 该报告提出要改变目前大学招生的方式,拒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强调学生关怀他人和公益的社会责任感。这一倡议与讯得达国际书院的培养理念可谓异曲同工。 建校基石之上,还有支撑整个育人大厦的四梁八柱——四个方面十六个字的培养目标: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与大部分低调务实、以学术见长的学校相类似,讯得达的十六字培养目标也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其背后的玄机,更多体现在对应的英文翻译上。 能力培养,学校的翻译是empowerment(赋能)。即孩子想做什么,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书院做的就是发掘、赋能。 纲举而目张。基于核心的培养理念和目标,积十年之功,讯得达打造出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全人培养。 通过以终为始的一对一个性规划,把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博雅教育到高阶课程的金字塔形学术课程体系,和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领袖能力到个人特色的金字塔形能力发展体系,有机融合——所有这些,构成了讯得达的育人逻辑与抓手,成就了培养千名毕业生的辉煌。 每年,书院的学生收到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录取,或继续深造取得优异成绩,或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和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一起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他们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对书院培养的回响。 继往开来,志向更高远 但为什么这样一所快速奔跑并已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学校要改名呢? 从“讯得达国际书院”到“新哲书院”,学校又有哪些变与不变? 据介绍,学校创办之初,先确定的是英文名Sendelta,就是将大湾区(delta)的优秀人才输送(send)到全世界深造的意思。“讯得达”仅是Sendelta的本色音译。 在办学十周年之际,管理团队对学校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文化创设,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有了更多思考与讨论,对未来也有了更高的期许。 “中文校名的修改,并不是与过去的割裂,而是优化和提升。学校的英文校名仍然是Sendelta,立足大湾区,向世界名校输送人才的初心没变。但我们需要一个更好诠释书院核心教育理念和追求的中文校名。”刘博士说。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征集和评选,最终“新哲”二字脱颖而出,寓意为新时代的圣哲。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的理解,圣哲,是很高大神圣智慧的人物,只有孔子才称得上圣哲。 但新哲人更认同王阳明先生的观点:“人人皆可为圣人。”只要每天发自内心地自我进步,努力使自己一天比一天好,其实就是圣人。 所以王阳明先生说“满大街都是圣人”,一个人在不断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之时,即走上通往圣哲之路,这与书院的培养理念是非常契合的! 而随着“新哲书院”校名的更改和品牌的全面提升,学校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陆续而来。 未来新哲书院将把科创和思辨教育打造成金字招牌,软硬件条件进一步提升,和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院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和开放性项目。 其次是课程的丰富和升学渠道的拓展。以前书院主要开设AP课程,学生升学的方向主要是美国高校。现在开设了A-Level课程,同时,更多体育、艺术课程也在拓展中,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申请到全世界的名校。 虽然世界格局变幻,不少人对国际教育的未来心存疑虑,但新哲书院团队却充满信心。在他们看来,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将来大有可为。 一方面,未来将有更好的国际教育政策和平台陆续推出;另一方面,家长对国际教育尤其是优质国际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历史机遇前,新哲书院将努力成为深圳国际化学校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发挥更大作用。新的征程,新哲书院将是一所务实、坦诚,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定位的学校。 学生毕业后,会觉得在这里的学习是愉快的、努力的,并且养成了自我努力、探索的习惯,和国际公民意识,对今后的人生有深远而正面的影响。 “在学术上,我们有很高的追求,希望比肩美国乃至全球最好的学术性高中。在文化上,我们要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像美国的大学一样。在品质上,我们要保持高贵的一面,又不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学校。” 刘博士说,新哲书院要成为一所有着优良品质、既平民又贵族的学校 “平民”是指学校并不追求奢华,更不是只招非富即贵的学生,希望校园的气派是朴实、大气的;“贵族”是指目标的宏远,学校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他们有服务社会的志向、能力和大格局,他们是改变世界的新时代的圣哲。 “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这是最朴素也最本真的教育情怀。它蕴含对个体个性的尊重,体现教育的激发而非灌输,更彰显一种为国为民的教育大局观。 事实上,教育在使世界变得更好的同时,不也因为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迭代吗?正如伴随深圳特区成长起来的讯得达,在将城市的孩子变得更好的同时,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生长着。 而今,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肩负新使命的深圳跃升到新的发展轨道;从“讯得达”到“新哲”,这所办学十年的国际化学校,也在变革中突破。 一城、一校,二者的力量与使命相去甚远,但愿景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正因这样一股精气神,特区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十年求索
个性发展,一般会翻译成个性化,但讯得达却将其翻译成fulfillment(自我满足和实现)。所谓个性发展,就是不管学生以后做什么工作,都能有所建树,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的价值。
国际视野,并不是简单地出国见世面,学校更重视的是学生在视野之上的辨识力、洞察力和预见力(discernment)。对于一所以培育国际化人才为己任的学校,学生思考力和判断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中国情怀,对应的英文表述是承诺(commitment)。乍听起来好像毫不相干?在讯得达看来,所谓中国情怀,其实就是不忘本、不忘根,时刻牢记对“根”的承诺。
新时代,新圣哲
最后,随着品牌意识、服务意识的提升,学校将更加重视学校文化氛围和教育场景的营造,让学生、家长在学校的体验感变得更好,在学生的潜能挖掘、自我探索等方面,做更多工作。
尤其是在深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深圳国际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